2007-xx-xx 初校完成
尚書
                

古者凡公文及函札皆名曰書。尚書諸篇,大部分為古代之公文,故先秦但稱此書曰「書」。至漢初始有「尚書」之稱;尚書者,意謂古代之公文也。後世因其為羣經之一,故又稱之為「書經」。蓋尚書、書經,二者皆後起之稱,非本名也。今沿漢人例,名之曰尚書。

相傳古者尚書凡三千餘篇,至孔子刪定為百篇。案:孔子以詩書敎生徒,本書曾經孔子編次,當屬事實;惟刪書之說,恐不足信。又:先秦有百篇本尚書,亦無可疑(孔壁所出古文尚書,有百篇書序,可證。);惟此百篇本尚書,亦非孔子所定;以其有多篇當著成於孔子之後也。

據史傳所載,秦始皇焚書時,伏生藏百篇尚書於壁中。其後經秦末之亂,劉項之爭,至漢初亂定,伏生發其書,僅存二十九篇(顧命及康王之誥為二篇)。漢文帝時,使鼂錯就伏生習尚書,伏生亦以此在齊傳授生徒,於是此二十九篇始傳於世。其後,河內女子得泰誓一篇,上之朝廷,因增入泰誓一篇。惟以漢人欲保持二十九篇之數字,於是將康王之誥合於顧命為一篇,故仍為二十九篇。後世或謂伏生所傳尚書為二十八篇者,乃就顧命及康王之誥合為一篇言之也。

漢景帝時,魯恭王因擴建宮室,壞孔子故宅,於孔壁中得古文本經書數種,其中尚書一書,較伏生所傳者多十六篇(中有九共一篇,分之則為九篇,故亦云多二十四篇。)惟因當時朝廷,不重視此古文本,故至光武帝時,卽失去武成一篇;至西晉永嘉之亂,其餘十五篇,亦全部亡佚。

東晉時,豫章內史梅賾,獻古文尚書五十八篇。五十八篇者,乃將伏生之二十九篇,析為三十三篇(分堯典為堯典、舜典二篇,又於分出之舜典前,增加了二十八字;分臯陶謨為臯陶謨、益稷二篇;分盤庚為三篇;故為三十三篇。),又加偽撰之二十五篇也。此偽撰之二十五篇,自宋吳棫及朱子已疑之;歷元至明,疑者亦不乏人。清初閻若璩著尚書古文疏證八卷,列舉一百二十八證,以明此二十五篇為偽書;於是其偽遂成定讞。

以上錄自《尚書今註今譯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屈萬里。

二十五篇偽書者: 大禹謨、五子之歌、胤征、仲虺之誥、湯誥、伊訓、太甲三篇、咸有一德、說命三篇、泰誓三篇、武成、旅獒、微子之命、蔡仲之命、周官、君陳、畢命、君牙、冏命。


虞書 ‧ 堯典 虞書 ‧ 舜典 虞書 ‧ 大禹謨 虞書 ‧ 臯陶謨 虞書 ‧ 益稷 夏書 ‧ 禹貢 夏書 ‧ 甘誓
夏書 ‧ 五子之歌 夏書 ‧ 胤征 商書 ‧ 湯誓 商書 ‧ 仲虺之誥 商書 ‧ 湯誥 商書 ‧ 伊訓 商書 ‧ 太甲上
商書 ‧ 太甲中 商書 ‧ 太甲下 商書 ‧ 咸有一德 商書 ‧ 盤庚上 商書 ‧ 盤庚中 商書 ‧ 盤庚下 商書 ‧ 說命上
商書 ‧ 說命中 商書 ‧ 說命下 商書 ‧ 高宗肜日 商書 ‧ 西伯戡黎 商書 ‧ 微子 周書 ‧ 泰誓上 周書 ‧ 泰誓中
周書 ‧ 泰誓下 周書 ‧ 牧誓 周書 ‧ 武成 周書 ‧ 洪範 周書 ‧ 旅獒 周書 ‧ 金縢 周書 ‧ 大誥
周書 ‧ 微子之命 周書 ‧ 康誥 周書 ‧ 酒誥 周書 ‧ 梓材 周書 ‧ 召誥 周書 ‧ 洛誥 周書 ‧ 多士
周書 ‧ 無逸 周書 ‧ 君奭 周書 ‧ 蔡仲之命 周書 ‧ 多方 周書 ‧ 立政 周書 ‧ 周官 周書 ‧ 君陳
周書 ‧ 顧命 周書 ‧ 康王之誥 周書 ‧ 畢命 周書 ‧ 君牙 周書 ‧ 冏命 周書 ‧ 呂刑 周書 ‧ 文侯之命
周書 ‧ 費誓 周書 ‧ 秦誓 附錄:書序